【抗疫故事】疫情防控任务重 志愿服务干劲足
来源:宁夏科技厅 作者:马成忠 时间:2021-11-12
2021年银川的秋季显得格外美丽,金黄色的银杏叶从枝头垂下,东升的太阳向黄河西岸这座湖城投射了火一般绚烂的颜色。然而,还来不及欣赏美景,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却让美丽的城市笼罩上了一层忧郁的颜色。抗疫防控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由区直部门和银川市各个部门派出的志愿者就是活跃在防控队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阻击线”。
那天下班刚回到家,接到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李国锋同志电话,因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现需要一批干部紧急下沉一线,支援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我不假思索便应了下来,由此加入科技系统志愿“大军”。当前疫情严峻复杂,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需要“人手”的关键时刻,作为区直部门的一名普通干部职工,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1月2日,科技厅党组召开下沉社区一线助力疫情防控出征仪式,厅党组书记、厅长郭秉晨同志向下沉志愿一线的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寄托了希望,让我倍感振奋。科技厅系统本次派出了逾30名党员干部,分十多个组下沉到金凤区黄河东路银啤社区管辖的多个小区。我所在的第十组进驻到兴逸园小区。该小区紧邻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个老小区,共封控了4栋楼,12个单元,160余住户。
进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后,我们和负责该点的网格员以受封控单元为单位,建了4个微信群,旨在了解住户需求和思想动态,减少人员频繁接触给防疫工作带来隐患,也方便住户足不出户、不见面解决封控中的大事小情。
每天夕阳西下,但防疫的红灯不熄,夜间的值守工作尤为重要。疫情的传播不受黑夜的阻隔,需要24小时严防死守,需要时刻提高警惕、处处亮起红灯,不给疫情传播留有时间和空间的死角。为了防止被隔离住户在夜间疏于遵守封控有关要求,在小区内走动或与亲友会面等小动作,给疫情扩散带来潜在危险。志愿者和物业人员加强了夜间巡逻,服务好被封住户,看护好每一家住户,并通过微信群向他们宣传封控要求等。我和其他志愿者一样,身穿防护服,手拿电灯,在小区内巡逻,当走过昏暗的路灯时,我的影子被拉得巨大,心中暗想,“这样子,病魔见了肯定溜之大吉,不敢侵扰吧……”我学着天使的样子走路,细致地查看各封控单元门是否符合封控要求,不时打开手机查看各单元群内的消息。每当这时,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位“守护神”。
深秋的夜风呼呼地吹起来了,小区有些疫情防控点的帐篷也被吹起来了。那是11月5日的深夜,是风离耳朵最近的夜。寒风吹在秋的夜里,树叶随风唰唰地划过帐篷,寒风拍打着帐篷的帆布,好像是在我耳边说“好冷啊!”,也在教唆帐篷“飘起来吧!”。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天上的云,也被这夜风搞得失去了温度,变成了雪花,在半空中又化成了雨珠,随着风噼里啪啦地落在了帐篷上。但是,我住的帐篷“稳如泰山”,拒绝了寒风的侵犯,经受住了气候突变的考验。因为在看到天气预报有大风和降温天气时,厅领导已经安排对各志愿服务岗的帐篷进行了加固,还送来了棉衣和取暖设施。在这寒风雨雪交加的夜晚,我的夜是温暖的,安全的。我的帐篷,我的家!有了这样的帐篷,保障了对受封控人员的服务和夜间巡逻使一如往常。
秋夜唤冬日,冬日更动人。经过一夜的寒风和雨雪,早上起来,天气更冷了,雪覆盖了帐篷,覆盖了大地,雪还在继续下着……。在这风雪天气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冬季。一大清早,各志愿服务岗的志愿者们已经穿好大白防护服,像美丽的企鹅一样,行走在在冰天雪地里,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开始为受封控人员的所需、所急奔波了。“6号楼4单元某某家的水管子漏水,需要送根水管”“4号楼3单元某某家的菜到了,请送一下”“3号楼2单元某某家买的米还没到,帮忙催一下”“2号楼4单元某某家朋友送来的饭到了,请送过去”……这让人忙得脚跟不上耳朵地跑来跑去,把各家的所需第一时间送到位,解决到位。微信群里不断地收到“感谢啦!”“辛苦啦!”等类似内容的各种文字和表情包时,我心里暖暖的。我们的受封控人员,遵守封控各项要求,足不出户,居家抗疫,支持和鼓励防疫工作者。他们以居家的形式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这种群防群控的思想共识,更加坚定了我们打赢这场战役防控阻击战的信心,让我看到了疫情被歼灭的时间近在咫尺。
好的剧情,往往都会配有插曲。在给受封控住户配送物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小段插曲。某某大爷家给小区门口菜店打电话买的菜送到了,等我把菜送到单元门口,及时在微信群里@了这位大爷 “请下来取菜”。突然,听到大爷在楼梯间高声喧哗道“我都等了快一个小时了,怎么才送来,啊?……哼!……”,话里还夹带了些儿 “零碎”。这让我心里一下就泛起了不愉快的小波浪。此时,厅党组书记郭秉晨在那天的出征仪式上的讲话中谆谆嘱咐萦绕耳边,他说:“受封控人员,或许会因为受封控在家,情绪上有些激动,所以,我们下沉一线的党员干部要理解群众,他急咱不要急,耐心解释,大家都会明白的……”我随给这位大爷解释道:“凡是流转到我们志愿服务岗的物资,我们都会第一时间配送到各单元门口的。菜店他们那边可能也忙,给咱们小区光这一次就配送了7-8家的菜,分拣和包装菜品也比较费时,送来的晚了点儿。我们刚接到就给您送过来了。”大爷的情绪好像缓过来了,说:“我老伴儿也是急得给小孙子做饭呢……辛苦你们啦!……”隔着单元门,我似乎看到了大爷因为刚才的“喧哗”而略带尴尬的表情转身上楼了。
神笔马良的笔画出了他和穷苦人民的梦想,志愿者的笔解受封控人员的燃眉之急。6-6-502住户在群里发信息,“谁家有中性笔的笔芯,借用一下,娃娃这会着急上课呢。”看到这个消息,我马上回复:“您别急!我这儿有,您下来取一下。”看来这是一位重视孩子教育的妈妈,急孩子所急。放在往常的日子里,哪位家长也不会因为孩子上没有笔芯而向“街坊邻居”求助。但是,疫情当下,平日里的简单事儿,可能就会让人犯难。我们志愿者就要解决受封控人员的这些困难,给他们提供帮助,送上“笔芯”。那位妈妈拿到志愿者送去的那支笔后,在微信群里发了一颗大写的谢。那种如获至宝的心情,跃于手机屏幕。
科技厅党组和厅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给志愿不断注入新的工作动力。自下沉一线后,厅党组书记、厅长郭秉晨同志第一时间到防疫一线慰问志愿者们,他进入志愿者住的帐篷,嘘寒问暖、加油鼓劲。厅党组还委托其他厅领导每天到一线各志愿服务岗,给志愿者送来关怀和温暖,还配送防疫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机关党委、厅办、机关服务中心、信息所、生产力中心等处室和单位同志也是连夜落实后勤保障工作和各点的消杀工作。我们的物资充沛,我们的干劲十足。我们绝不愧对挂在帐篷上那鲜红的横幅,不辜负厅党组和厅领导寄予的厚望,用攻坚克难的勇气描写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次下沉一线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任务。
(作者:马成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