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
项目针对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沙漠化问题,采取遥感解译和野外定位监测等方法,历时11年,开展了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与农田防护林体系优化研究,摸清了宁夏典型地貌风蚀和沙尘分布特征、风蚀模数、粗糙度等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宁夏沙化演替和土地沙漠化等级特征,判定出沙化土地敏感区,阐明了主要气象因子与风蚀互作效应。建立了长期定位监测站12个,集成总结了7种风蚀监测技术和5种植被恢复模式,改进了1种集沙设备。明确了典型防护林空间风速特征、防风效能等主要技术参数,提出了18种不同类型防护林配置模式,总结出了21种防护林营建技术。明确了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配置、优化耕作方式等是风蚀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研究表明,近20年来宁夏沙化土地整体逆转,减少了13.15万公顷,沙化经济损失降低43.84%。
项目获得自治区级科技成果4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50篇,其中EI/JST 收录2篇。研究团队先后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称号4次。为“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开展防沙治沙国际交流培训13期,培训2503人次,引起了社会及媒体的广泛关注。成果对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省级示范区建设和新一代农田防护林建设,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建设美丽新宁夏,构建祖国北方生态屏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