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宁夏大学完成
项目针对宁夏干旱风沙区草地退化、生产力低、草地生态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等突出问题开展研究。首次运用景观界面理论,判定了不同尺度范围内沙地/草地景观界面的边界位置,确定出草地沙化关键区域;通过沙化临界区域生态因子的空间特征分析,揭示了草地沙化的内在机制;借助调查及双向指示种分析,确定了宁夏干旱风沙区植被类型,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草地质量状况;筛选出适宜的优良灌草,基于物种搭配和菌根造林等,集成示范干旱风沙区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借助植物补偿性理论,确定了草地适宜的放牧强度及放牧方式,构建了干旱风沙区草地适应性管理体系。使试验示范区植被盖度提高了10%以上,牧草产量增加了194%,载畜量提高了23%,累计节本增效达72768万元,其中近3年新增效益26418.62万元。
项目获得专利授权2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44篇(SCI 2篇、EI 5篇),获自治区优秀论文奖6篇、硕博士优秀毕业论文3篇;获批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个,入选313工程、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各1人;培养青年教师6名,研究生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