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完成
针对干旱胁迫和片面追求森林面积与蓄积导致的林木生长差或过密、不稳定、产流减少等问题,项目从2001年来长期攻关,一是发现土壤湿度显著限制树木瞬时生长;年降水量分段限制森林覆盖率;多尺度评价了森林耗水作用;完善了林水关系认识,倡导兼顾水分限制和产流影响。二是建立了耦合潜在蒸散、土壤湿度和林冠叶量影响的蒸散组分模型;证实了植被及其他因素空间格局的水文影响;分析了落叶松林的产材、固碳、物种保护、产水功能及雪灾率的密度响应;奠定了多功能管理理论基础,指明优化森林结构和格局是关键。三是提出了将水与多功能管理融入森林覆盖率、空间分布、林分结构决策的技术,包括植被承载力计算系统与管理技术规程等,形成了林水协调的森林多功能管理技术。
项目成果先进实用,如按植被承载力管理,可节约造林投入34%-50%、提高林地产水能力25%;在宁南推广165.6万亩,间接效益2.191亿元;发表论文169篇(20篇SCI)、出版专著4部、获得国家林业局认定成果3项和自治区登记成果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和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主办国际研讨会3次,为国际林联培训;基于项目成果提出的有关建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批示;给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多功能林业建议被《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吸收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