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政策机遇,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加快构建、同步提升,形成以绿色食品加工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力争用5年时间,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加工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食品质量和品牌公信力、认知度明显提升,把我区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全区新培育和引进从事绿色食品加工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全区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支持做优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品牌50个,培育绿色食品名特优新产品品牌200个,累计认证各类绿色食品1000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2.5∶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努力实现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1500亿元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突出产业优势,明确发展方向。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明确发展方向、技术和路径,打造粮油类、畜禽肉类、乳品类、葡萄酒类、枸杞类、果蔬类绿色食品,推进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奶产业扩大高端液态奶产能,持续优化加工工艺和产品结构,开发乳蛋白质、益生元、功能性脂肪等乳品基料。葡萄酒产业强化酿造关键技术研究,提升干红、干白等品质,推动“原酒提供”向“产品提供”转变。枸杞产业支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实现枸杞原料中活性多糖、糖肽、核苷等功能组分高值化和全利用,开发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生物药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肉牛和滩羊产业重点发展冷鲜肉和分割肉,提高分级加工、分割包装比重,开展骨、血、内脏等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优质粮食产业鼓励发展专用粉、营养强化粉、营养方便米制品,开发胡麻高端保健油脂,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发展。果蔬产业重点发展冷冻干燥、生物保鲜即食健康系列产品及功能性饮品。
(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科技厅、生态环境厅、农科院等,各市、县〔区〕)
(二)狠抓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坚持“科学布局、适度规模、对接加工、增强效益”的原则,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创建一批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推动原料基地与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相互促进、有效衔接。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以优质高效为重点,新建5000亩以上的优质粮食原料基地100个;建设千亩以上露地蔬菜和200亩以上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50个。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以循环发展为重点,规划新建奶源基地9个;培育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60个;建设滩羊标准化示范场105个。建设特色种养基地。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和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创建100亩以上的自治区级苹果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个;发挥各地区域比较优势,支持建设黄花菜、小杂粮、油料、中蜂等小板块产业生产基地。支持在石嘴山、吴忠、中卫有条件的县(区)发展富硒产业。支持创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每年创建3个、提升2个;每年支持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2个,培育自治区级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创建自治区级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
(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各市、县〔区〕)
(三)加快龙头培育,壮大发展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主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利益链。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改造提升现有农业产业园区10个,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辐射带动能力,吸引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实现集群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等形式强强联合,打造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开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评星定级活动,培育“专精特新”绿色食品中小企业,支持技术改造升级。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抱团发展。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探索“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构建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绿色食品产业链增值收益。
(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统计局、宁夏税务局等,各市、县〔区〕)
(四)强化科技支撑,健全标准体系。聚焦关键环节,加大技术研发,强化质量管理,完善物流设施,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建设科技支撑体系。深化农科教、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研发机制。鼓励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建设生产标准体系。对标国际标准,构建绿色食品的全过程标准体系,实现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产品质量、包装标识、储运保鲜等标准基本配套,提升绿色食品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建设质量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监管体系,推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建立HACCP、ISO22000等先进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设市场流通体系。支持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完善仓储保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应绿色食品销售流通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等,各市、县〔区〕)
(五)全力招商引资,汇集发展动能。积极引进一批技术理念先进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推动产业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创新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新模式,重点瞄准绿色食品产业发达地区,依托当地商会、协会资源,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补齐我区产业链发展薄弱环节。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精选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和产品参加大型展会,开展贸易洽谈、展销展评活动,吸引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支持国内外各类产品推介中心,宣传推介宁夏绿色食品。完善招商引资载体。依托我区奶产业、葡萄酒、肉牛和滩羊、枸杞、瓜菜五大产业集聚区,整体包装、宣传、推介,打造五大招商载体。完善产业园区功能,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提升效率,使之成为吸引客商的投资洼地。
(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农业农村厅、地方金融监管局、宁夏税务局、银川海关等,各市、县〔区〕)
(六)加强品牌创建,提升发展质量。以产业化构建品牌,以质量铸就品牌,以创新培育品牌,以诚信维护品牌,以宣传唱响品牌,提升“宁”字号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和区域优势,做强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3个。对围绕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给予检测、认证费用补贴,促进产业与品牌协同发展。培育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支持优秀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参加全国性及区域性展会,多渠道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支持做优知名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品牌50个,培育绿色食品名特优新产品品牌200个,推进产品变名品,最大化实现商品价值。加大线上销售和品牌保护。建设完善“宁夏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乡味宁夏”、“e点菜到家”等网络平台作用,促进绿色食品产销衔接。加大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培训力度,引导企业强化品牌保护,维护品牌质量、信誉和形象。
(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自然资源厅、卫生健康委等,各市、县〔区〕)
三、工作要求
(一)建设人才队伍。加强绿色食品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引进一批学术水平高、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加大绿色食品专业技术实用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引导各类人才积极参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为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清理规范不合理的政策限制,发挥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能,提供“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服务。支持各类服务机构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信息、人才培养、经营管理等公共服务。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立项审批、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依法依规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新上项目顺利实施。
(三)强化金融服务。加强政银企对接,健全担保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通过实施担保费用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乡村产业贷款融资。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新建标准化原料基地、精深加工设施设备购置等方面发生的贷款,按一定比例给予贴息。支持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形式到资本市场融资。创新保险产品,为绿色食品企业生产、储存、加工、物流、品牌及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