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工作动态

科技部组织专家团支持宁夏开展科技扶贫示范

信息来源:科技厅门户  作者:苏红军  发布时间:2018-03-21  访问量:

2017年,科技部徐南平副部长来宁作科技创新报告时表示,将组织国家级专家在宁夏贫困地区实施全国成熟适宜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助推宁夏脱贫攻坚。按照徐南平副部长的要求,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形成了5个国家级贫困县扶贫产业科技支撑方案,得到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3月12日-14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韩文胜副司长带队,组织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8位全国知名专家,联合宁夏相关专家组成调研组,深入宁夏“5县1片”深度贫困区开展调研,凝练“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科技扶贫示范项目,拟在五个方面开展科技扶贫示范:

草畜产业方面,在海原县、同心县组织实施“宁夏深度贫困区肉牛全产业链精准扶贫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聚焦深度贫困区肉牛产业饲料资源匮乏、繁殖母牛饲养效益低等发展瓶颈,组装配套种养一体化、品种改良高效生产、“一母育双犊”母牛高效生产、肉牛标准化育肥、肉牛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整体提高肉牛养殖效益。

小杂粮产业方面,在海原县组织实施“小杂粮产业技术集成示范与科技扶贫模式创建”项目,聚焦深度贫困区小杂粮产业品种良种化率低、抗旱栽培技术落后、种植效益低、加工技术落后等发展瓶颈,组装配套国内小杂粮先进品种、技术、机械,重点开展鹰嘴豆(豌豆)/荞麦(牧草)一年两熟轻简耕作模式、渗水地膜穴播谷子高产技术与小杂粮精深加工贮运技术引进示范,创建宁夏中部干旱带小杂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开发“营养均衡”和“特殊人群专用”功能米、面制品,大幅增加小杂粮种植效益。

马铃薯产业方面,在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组织实施“宁夏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精准扶贫模式创建”项目,聚焦深度贫困区马铃薯品种单一、机械化程度低、抗旱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不足、农户贮藏损失率高等发展瓶颈,引进组装配套和示范新品种与脱毒种薯、粉垄技术与山坡地小型机械、马铃薯增产增效绿色种植、贮藏保鲜等先进适用技术,示范田马铃薯产量可提高10%-15%,整体提高马铃薯产业效益。

冷凉蔬菜产业方面,在原州区、西吉县组织实施“宁夏露地冷凉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精准扶贫模式创建”项目,聚焦深度贫困露地冷凉蔬菜产业品种优势不强、连作障碍、机械化水平不高等发展瓶颈,引进组装配套和示范适宜机械作业的露地叶类蔬菜新品种及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机械改制、土壤用养一体培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建立机械化、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化生产样板。示范田亩产可提高15%以上,优质商品率达到80%以上。同时,通过吸纳农民务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技术培训等措施,带动周边深度贫困村发展。

中药材产业方面,在同心县组织实施“中药材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精准扶贫工程示范”项目,聚焦深度贫困区中药材种苗混杂、规范化种植水平低、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产地初加工水平落后等瓶颈,引进组装配套和示范适生药材品种引进与优质种苗繁育、抗旱节水高效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开发中药材专用收获装备,开展沙旱生大宗药材银柴胡、黄芪、甘草全链条种植与产地加工技术集成示范,建立重点大宗药材全链条质量追溯系统,创建“一村一品”科技扶贫精准脱贫样板。

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将积极争取将全国成熟适宜科技成果在宁夏贫困地区示范转化列入“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内容,并争取中央支持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引进更多的国家级专家参与宁夏科技创新。同时,组织自治区科技扶贫指导员、“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进入深度贫困村开展对口帮扶,在5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打造一批肉牛、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中药材产业等科技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样板,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宁ICP备05000663号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066号  网站识别码:6400000035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西桥北巷95号  电话:0951-5032404,0951-5020669  传真:0951-5032599  邮编:750001
技术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电话:0951-5021033
夏季:上午 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 8:30-12:00 下午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