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完成
该项目针对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耕地主要障碍,立足当地资源现状因地制宜确定主要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措施,以改良和优化耕地土壤物理化学性状为核心,对项目开展的2025项田间试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开展主要作物秸秆资源量调查165项次,建立了宁夏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测算的方法和原理;攻克了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的技术瓶颈,确定了水稻、玉米秸秆的适宜还田数量和形态;研究了不同作物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建立了不同类型耕地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培肥技术模式;开展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技术监测调查与评价采样33509个,揭示了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机理,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了土壤培肥技术对土壤生态群落的影响机制,形成了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中低产田改良与地力培肥集成技术模式5套;构建了全民参与互利共赢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发展有机肥生产企业26家。
项目发布地方标准2项,发表论文15篇,建立核心示范区419个,累计推广各类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技术3123.28万亩;增产粮食69.02万吨,节本增收19.84亿元。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了9.07%、33.96%、82.45%和18.20%,减少施用化肥10.66万吨,利用秸秆789.91万吨,畜禽粪便432.8万吨,推进了农村环境健康发展;累积受益农户104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