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由宁夏大学、宁夏药品审评查验和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完成。
建立完善的枸杞质量评价标准是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完善的标准需要相关基础理论的支撑。该成果针对道地产区宁夏枸杞夏果生产中后期环境温度的升高和非道地产区温度变化导致的枸杞商品品质和药用品质与现行枸杞质量评价标准不匹配的问题,开展了宁夏枸杞药材质量形成对温度的响应机制研究。通过温室控制试验、野外定点试验和室内研究,系统阐明了温度影响枸杞果实形态和结构发育的规律,确定了关键温度变化指标,揭示了温度影响枸杞果实商品品质形成的生物学机制,为枸杞标准制定中关于商品品质指标的合理确定提供了理论参考;揭示了温度影响枸杞果实糖分积累的生理和解剖学机制, 为药用枸杞和食用枸杞标准制定中糖分指标的合理确定提供了依据;明确了温度对枸杞果实主要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规律,首次利用免疫胶体金技术确定了果实细胞壁及其与细胞膜之间的胞间隙为多糖的集中分布区域,该发现为枸杞多糖规模化提取效率的提高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指导;明确了温度对枸杞果实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为药用枸杞标准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该项目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 1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参编专著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青年教师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