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工作动态

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项目开发出中药材
抗旱栽培新技术模式成效明显

信息来源:宁夏科技厅  作者:席娜  发布时间:2020-08-21  访问量:

双覆膜种植现场

  由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自治区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项目“深度贫困区中药材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精准扶贫”,经过科研人员两年多来的研究、试验和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项目组在已有覆膜保墒种植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组装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开发出适合于我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中药材育苗、种子直播高效节本种植技术,突破了中药材育苗和种子直播出苗率低、因干旱不能发芽、播种后遇雨板结等瓶颈问题。开发出黄芩、黄芪双覆膜种植、艾草覆膜垄沟穴播一体化种植、柴胡轻简化栽培等三种中药材抗旱栽培新技术模式,利用该模式种植的中药材抗旱避灾效果明显。

双覆膜黄芪田间长势

  截至目前,中药材黄芩、黄芪双覆膜种植技术模式先后在同心县预旺镇、隆德县、彭阳县和原州区进行了小面积示范,表现出良好的节本增效、抗旱避灾、种子发芽出苗率大幅提高,育苗田亩节省种子5-8公斤,直播田亩节省种子2公斤,平均亩产值达到2600元,亩纯收入达到1800元以上。艾草覆膜垄沟穴播一体化种植技术,有效解决了旱作区严重春旱而影响播种的问题。柴胡轻简化栽培技术出苗率高出传统种植30%以上,亩节约成本200元,亩产值2000元以上,亩纯收入700元以上。

覆膜垄沟穴播一体化种植艾草田间长势

  同心县预旺镇、下马关、张家塬等中部干旱带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271mm左右,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传统种植作物主要为小麦、地膜玉米、马铃薯等。截止今年8月中旬,该地区降雨量只有113.2mm(属欠水年),春夏两季农田干土层厚度达30cm左右,旱作区地膜玉米、油料、马铃薯因旱情严重出现萎蔫现象,预计产量将大幅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应用最新技术模式的黄芩、黄芪、柴胡等中药材在大旱之年长势喜人,为我区中部干旱带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稳定增收提供了新途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宁ICP备05000663号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066号  网站识别码:6400000035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西桥北巷95号  电话:0951-5032404,0951-5020669  传真:0951-5032599  邮编:750001
技术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电话:0951-5021033
夏季:上午 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 8:30-12:00 下午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