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盲盒”到“秒匹配”
宁夏科技厅AI破解惠企政策落地难
——“宁夏政策计算器”上线三年推送12万次惠企提醒
“您好,2025年度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始申报了,请登录宁夏政策计算器查看详情”。
不久前,宁夏毡匠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技项目专员姚经理的手机上弹出一条短信,带着疑问,她拨通了同心县科学技术局的电话,得知这条“精准到企”的提醒来自自治区科技厅打造的“宁夏政策计算器”,这是一个汇聚万条政策、智能匹配需求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当天,企业便着手准备材料,顺利提交了项目申请。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打造惠企政策“一库一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的,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放在企业上,促进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聚集,增强企业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
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政策找不到、读不懂、不会报难题,自治区科技厅整合国家、自治区、市(县)三级惠企政策12.3万条,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政策数据库,并依托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算法技术,将分散在发改、工信、科技等38个部门的政策“碎片”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形成惠企政策服务网,企业只需登录平台填写基本信息,即可生成涵盖政策匹配度、申报指南的报告,用数字技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企业从“大海捞针”转向“精准导航”。
智能匹配+自测诊断:运用AI技术为企业深度“体检”
“过去申报政策就像‘开盲盒’,现在系统直接告诉我们能申报什么、怎么申报。”宁夏毡匠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平台通过拆解政策硬性指标形成标签库,结合企业研发投入、知识产权、行业属性等信息,自动生成匹配报告。2024年,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在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前,通过“高企自测”功能发现企业知识产权指标暂未达标,随即调整方向、完善资料,最终在第二批申报中顺利通过。“若盲目申报失败,企业将多承担一年的财务成本和市场风险”,公司技术总监坦言。
数据显示,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提供智能政策服务23.5万次,其中“高企自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类型测评”“加计扣除自测”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用户实时精准定位短板,避免无效申报。通过打通宁夏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还可在线提交创新需求,形成政策匹配—问题反馈—服务优化的闭环机制。
科技为民的“宁夏答卷”:实现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从线上“一键通查”到线下专题培训,从PC端深度应用到移动端“宁夏科技助手”小程序,自治区科技厅构建起立体化推广网络。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推送12万次惠企信息,助力企业申报科技项目资金超20亿元,其中民营中小企业占比达81%。
平台不仅推送“能享什么”,还提示“还差什么”,企业用户通过诊断—改进—达标路径获得政策支持,这种靶向服务模式,让科技创新政策从“文件库”走向“生产线”,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2025年,自治区科技厅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完善政策动态更新机制,探索与税务、金融系统数据互联,让更多企业知政策、享政策、用政策,全力将自治区党委关于科技惠企的决策部署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让每一份政策文件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及时雨”,让每一次科技创新都激荡起民营企业爱拼会赢精气神的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