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老杨的坚守
来源:宁夏科技厅 作者:黄 莉 时间:2021-11-04
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全厅党员干部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争先恐后、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机关运转保障、防控物资调拨、社区志愿服务等一线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优秀品质,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现陆续刊发我厅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的微故事、微感言,以期弘扬正能量、鼓舞精气神,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欢迎全厅党员干部踊跃投稿。
“杨处,您好,听说您主动报名参与此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想采访一下您。”
“没什么好采访的,多采访年轻人,我这会正忙着给人开门送东西。”
电话里拒绝采访的正是自治区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一级调研员杨玉明同志,也是此次积极响应科技厅党组号召,主动报名科技厅第一批下沉社区参与抗疫志愿服务队员中最年长的一位,也是科技厅在岗干部党龄最长的一位,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他还有着24年的军旅经历。今年9月,他刚过完59岁生日,明年9月,他就要告别职业生涯,正式退休了。

来到位于科技厅结对共建联系点兴隆社区,巷子里找到宁和园63号楼,一栋楼,三个单元,不起眼的小门朝北封闭着,一个身穿红色马甲,佩戴护目镜的志愿者让人快速锁定目标,这就是老杨同志。还没来得及搭上几句话,就有人在门口询问何时可以给家属送菜,老杨用他平日里平缓的语气一边耐心答复,一边将被雾气遮盖住的护目镜调整戴好,打开门锁,接过居民送来的生活物品向最里面被封控的单元门口送去,一趟提不完,再来一趟。按照社区规定中午11点到12点,下午5点到6点,是取菜、倒垃圾时间,这会正好是5点刚过,快递员、小区超市老板、居民家属陆续到社区为封控人员配送物品,也是老杨下午2点到8点值班最忙的时候,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搬运货物、消毒,等封控人员下楼取货,摆放货物老杨都反复在嘴里念叨,并登记在备案表里,生怕记错门牌号让封控人员拿错。有的封控人员下楼抱怨两句啥时解封,老杨总是温和着笑着回一句:“再坚持一下,快了。”;有的封控人员下楼取菜穿得单薄,老杨像个老父亲一样叮嘱:“穿厚些,别感冒了,这两天凉。”;还有未封控单元的老人想出门转转,老杨上前说:“老爷子,核酸检测按规定非必要不让外出。”老人笑着招招手扭头上了楼,还有个封控的女孩抱怨父亲送的东西太多吃不完,老杨笑着对女孩说:“这是爸爸的爱,要理解。”一句句暖人心的答复,换来一阵欢笑,老杨说:“要尊重这些封控居民,都不容易,他们封控也是保护我们大家,互相理解,耐心服务,给他们讲清楚宣传防疫政策,都是为大家好。”

宁和园的院子不大,但院子整洁干净,小区内的自行车、电动车一排排摆放得整齐划一,小区里一单元封控的女士边取菜、边夸赞老杨:“杨叔天天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这么大年纪给我们服务的特别周到,谢谢杨叔!”原来,老杨在值班不忙时,把院子都要彻彻底底打扫几遍,深秋的银川,金黄的树叶随时飘落,但在宁和园的院子里,就像一方净土。讲究卫生、整洁,对于一个有20多年军龄的老兵来说不难理解,但老杨有自己的理解:“把卫生环境搞好,把服务做细,封控人员虽然出不来,但隔着窗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存在,感受到党的温暖,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人民至上不是空话,而是实打实的行动,这样大家才能互相配合,同心协力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硬仗。”
当问到老杨这么大年龄为什么还要这么拼,老杨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要感党恩,是党把我从一个农村的孩子培养成一名部队干部,又转业到地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年9月我就要退休了,我想在临近退休,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为党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和老杨接触的3个多小时里,老杨言语不多,忙时就忙,不太忙时就自己找点活干,核对登记表,消杀封控单元门前区域,打扫小区环境卫生。经过和他共事的同事了解才知道,老杨同志1980年入伍,先后在服役部队担任过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军事主官职务,先后被部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宁夏军区科技练兵先进个人,2004年转业到科技厅工作,也先后在人事处、社会发展科技处等岗位任职,在工作生活中,老杨为人谦和低调,工作默默无闻,尽职尽责是同事们对他一致的评价,他也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目前,他在社会发展科技处主要负责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禁毒等公共安全工作,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厅也被评为2020年度全区禁毒工作先进集体。而这次参与志愿服务也不是他的第一次经历,仅是今年他已经主动报名参与了4次社区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