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等单位完成
该项目针对宁夏缺乏优质专用马铃薯新品种的产业现状,选育出了抗旱高产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宁薯14号、15号和16号,并开展了系列配套技术研究。其中,宁薯14号为鲜薯菜用型品种,抗旱高产,Vc含量达13.0mg /100g,;宁薯15号为淀粉加工型品种,淀粉含量达21.4%;宁薯16号为全粉加工型品种,抗旱性和抗病性极强,块茎干物质含量25.2 %,上述指标均高出国家标准。项目通过开展旱作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创新,制定了技术标准并申报了发明专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7.3-26.4%,肥料利用效率提高了11.2-15.8个百分点,单产提高了15.4-26.7%;研发了起垄覆膜播种一体机具,加快了马铃薯抗旱种植机械化进程,开展了新品种保鲜贮藏智能化和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应用,贮藏损失率减少了7.6-12.3个百分点。引进马铃薯病毒病生物芯片技术,开展了马铃薯原种气雾法生产技术研究,创新了试管薯为核心的“两年制”种薯繁育模式。
项目获得科技成果3项,制定地方标准4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论文22篇,培养中青年骨干3名。2013-2016年,宁薯14号、15号和16号三个新品种在宁夏及周边省份累计推广面积271.1万亩,累计新增产值137920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