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旱作补水高效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信息来源:宁夏科技厅  作者:科技厅编辑  发布时间:2013-04-01  访问量:
主要完成单位: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同心县农牧局、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同心县科学技术局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员:

王峰、左忠、郭永忠、杜建民、刘华、李海洋、温学飞、马国忠、郭守金

   该项目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匮乏,人工抗旱补水成本高,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对旱作补水高效农业技术集成模式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示范,引选出适应当地种植的马铃薯、西甜瓜、油葵等抗旱高产作物品种22个,确定了主要作物“一膜两用”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窑窖集雨补灌、全垄覆膜膜上补灌、穴状覆膜集雨补灌、户用型移动式滴灌等集水补灌技术,建立了秋覆膜保墒耕作和以“薯、瓜”为主、“薯、瓜、葵、玉(饲)”多元轮作制,研制出两种增压注水补灌设备,提出了基于“秋雨春用”为主导的缘种集雨蓄水保墒高效用水栽培与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制定了与之配套的补水栽培评价指标。优良作物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增产6.6%耀44%,覆膜集雨补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5%-20%,作物根区(际)注射式补水(3 -4kg/穴)节水60%-117%;“一膜两用”节省地膜的人工投入约120耀130/亩,马铃薯秋覆膜滴灌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41豫,油葵秋覆膜滴灌增产57.6%等。项目区5年综合技术辐射推广14.3万亩,新增产值9552.2万元,其中核心示范区农业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200元。全区11市县区示范推广小型移动式增压补水机械2159台,培养农民技能手300名,培训农民约3万人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制定实施地方标准4项,构建了可持续发展基础,为科学指导和促进同类区域示范推广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宁ICP备05000663号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066号  网站识别码:6400000035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西桥北巷95号  电话:0951-5032404,0951-5020669  传真:0951-5032599  邮编:750001
技术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电话:0951-5021033
夏季:上午 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 8:30-12:00 下午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