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由宁夏地质博物馆等单位完成。
该项目针对宁夏古生物化石资源状况不清、研究程度低、资源利用、保护无依据等问题,对全区古生物化石种类、赋存层位、产出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对其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建议。共调查化石点164个,新发现了8处化石点。总结出宁夏主要生物群9个,化石产地53个。基本查清了宁夏古生物化石资源状况,为我区古生物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开展了六盘山地区恐龙足迹化石群、同心丁家二沟哺乳类动物群、中卫下河沿石炭纪昆虫动物群三个重点领域专项研究。在六盘山地区首次发现了白垩纪恐龙足迹化石,是我区继灵武恐龙发现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和突破;丁家二沟哺乳类动物群研究,首次将出产丁家二沟动物群的彰恩堡组划分为下、中、上三个层位,解决了我区中新世地层划分问题,是我区生物地层研究领域取得的较大进展。
该项目形成地质科研总报告1份,专项研究报告3份,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1篇,中文核心3篇,恐龙足迹研究成果分别被《中国古脊椎动物志》及《中国恐龙足迹化石图普》收录。依托成果,编制了宁夏古生物保护规划1篇,出版专著2部,制作4D科普电影1部,开展了多项科普活动,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