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由宁夏大学等单位完成。
该项目针对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种植模式单一、连作种植导致农田土壤质量持续下降等问题,开展了农田土壤质量提升机制、消除马铃薯连作栽培障碍机理及配套多样性栽培技术理论研究与应用示范。首次提出并证实邻苯二甲酸二丁异酯是马铃薯连作障碍的主要化感物质,揭示出化感物质积累及作物养分偏耗是连作土壤肥力持续衰退的主要机制;阐明了旱作农田有机、无机培肥提升土壤肥力的机理,提出“促进土壤稳结态、松结态腐殖质形成,增加土壤微团聚体,加快碳、氮富集”的土壤培肥观点;揭示了土壤细菌、真菌驱动土壤肥力演变的分子响应机制;研发出有机、无机结合、低茬收获粉碎—深耕简约化还田的耕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模式2项。研究阐明了马铃薯与蚕豆、玉米间作种间互利和竞争关系,创新了作物共生间作栽培理论,提出高效间作栽培模式2种。项目相关技术在宁夏中、南部累计推广12.50万亩,新增利润44.53万元,节本334.15万元。
该项目发表论文32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24篇,总引用次数达654次;发表在生态学报等刊物的2篇代表性论文被引用190次。培养研究生17名。项目建立核心示范点3个,服务基地、专业合作社8家,培训技术骨干及农民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