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由宁夏大学等单位完成。
盐碱地治理是世界性难题,该项目首次以资源化治理的思路,生态综合治理的方法,特色产业跟进的措施构建研究技术路线。应用实测光谱、遥感影像诊断和大数据平台分析等新方法,揭示了不同地形环境下盐碱障碍生态调控机制与治理方向,完善和创新了河套盐碱地分类与水-土-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的治理理论并成功实践,实现了资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目标。
项目分别在碱化、低洼、次生盐碱类型区建立了3个核心试验示范基地和16个示范点,通过十年研发提出了盐碱地“六位一体”的生态综合改良技术体系,突破了实施过程中相配套的机械及施用技术、专用功能性改良剂快速定向培肥、耐盐先锋植物格局配置与生物改良等4项新技术。生态综合治理后,3种类型区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1%-39%,pH降低10%-16%、全盐降低32%-55%、有机质提高22%-36%。创构了“稻-渔”、“草-畜”和优质枸杞等生态修复和产业特色模式,打造了河套地区障碍性资源治理改造与高值化利用样板,土地生产力平均提高50%,植被盖度提高35%以上,景观多样性指数平均提高1个等级。获专利授权14项,发表论文122篇,出版专著3部,制定技术规程与标准8项,培养研究生66名。相关成果被列入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吉林、新疆、黑龙江等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近3年宁夏、内蒙河套灌区已推广78.44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84亿元,受益农民近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