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指导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根本遵循,积极引导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大力开展文化领域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探索建立文化和科技融合体制机制,支撑引领我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高位谋划落实,统筹一体推进。将文化、教育、旅游等重点行业科技创新需求纳入《宁夏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创新资源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十四五”以来,立项支持文化、教育、旅游领域自治区科技项目24项,备案3家科技创新平台,认定1个科技创新团队及33家科普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我区文化事业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科技攻关。联合成都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科研团队,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算法机理、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评估影响因素等基础研究。围绕西夏陵考古盲区、解决考古关键学术问题,开展天—地联合地球物理精细探测、陵墓地球物理数据成像与目标识别及多元一体视角下的西夏陵考古与本体保护等技术研发,为西夏陵申遗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三是聚焦产业所需,推进成果转化。加强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宁夏师范大学利用3D打印、电磁悬浮等新技术,通过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设计开发磁悬浮蓝牙音乐灯、雕塑陶艺等文创产品和文创品牌,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件、外观专利6件、软件著作权3件,有力支撑文化产业业态模式创新。
四是营造创新氛围,加强科普宣传。实施科普传播载体建设工程,建设智慧科普校园7个,乡村社区科普工作站12个,科普主题公园街区2个,推动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云场馆、云基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多部原创科普视频作品入选全国百部优秀科普微视频,营造了良好科普氛围。
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将聚焦文化遗产、文物资源等领域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创新需求,探索研究文化科技创新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为我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