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馈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393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 2022-09-05 10:08 访问量: 字体:[]

尊敬的高相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创新能力的提案》已收悉,提案提出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强化创新政策与项目资金扶持、完善和落实引人用人留人机制,这些建议十分贴合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

一是强化惠企政策宣传。我厅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科技强区行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为抓手,大力组织厅机关、各直属单位及各市县科技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走访、调研,做好指导协调服务工作,确保企业对有关科技政策应知尽知、应报尽报、应享尽享。大力开展自治区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仅2022年以来已经征集认定98位培训导师、制作了4部专题片、12部微视频、设立了40门精品课程,同时在全区组织了线上线下培训班32期,共计培训企业人员1.4万人次,有效扩大了科技政策的知晓面。通过上述活动,我区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已经提高到34.0%,显著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36.7%)的差距。

二是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首先,我厅指导市县区科技主管部门不断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引导培育库内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通过“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不断引导各类企业完善创新基础、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2021年全区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19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56家,年均增幅超过30%,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达到20家。2022年以来今年全区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6家,再创历史新高;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16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367家。其次,我厅积极落实区外科技型企业认定政策,2018年以来,52家区外引进的科技型企业在我区落地后直接认定为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区外招商落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直接纳入高企培育库并兑现奖补资金700万元。另外,2022年我厅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瞪羚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科技型企业的体系日益完善。

三是强化创新创业服务。我厅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夏地方赛,通过整合区内外投融资机构、行业领域技术专家、创业导师等各类资源为参赛企业提供服务,有效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截至2021年底,累计参赛企业2345家,年均增幅30%以上,累计获得融资支持近11亿元。参赛企业当中孵化出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8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1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体现出良好的创新生态。2022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夏地方赛已经成功启动,788家企业报名参与,参赛数量再创新高。

二、加快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一是强化双创载体建设。2021年以来,我厅印发了《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修订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暂行办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众创空间管理暂行办法》,形成了支持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的有效政策体系。目前全区共有各类科技双创载体108个,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个,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6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0个,自治区级众创空间66个。2021年,全区双创载体中在孵企业数共970家,聚毕业企业94家,其中孵化培育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创新创业载体已经体现出良好的孵化效果。2022年以来,我厅又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奖补实施细则》,启动了自治区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奖补工作,通过政策将引导各类“双创载体”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我厅紧密结合自治区重点特色产业,以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的优化布局。截止2021年底,全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563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3家;建成了中国枸杞研究院、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宁夏分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2022年以来,我厅大力推进建管结合,印发了《自治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启动了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综合绩效评估,推荐了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和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能源、固废等领域新培育了6家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制定了自治区企业飞地研发中心备案支持暂行办法,积极推动宁夏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印发了《自治区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通过上述工作,全区科技创新平台的体系日益完善、管理水平日益提升。

三、强化创新政策与项目资金扶持

一是聚焦产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我区紧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各类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强化项目与资金支持,大力实施“百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及“百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行动”。目前由企业牵头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金额占到了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的70%以上。2022年以来,仅在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已经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51项,突破了高容量高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新能源汽车配套车规级功率电感与变压器的进口替代等一批技术难题;制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围绕我区产业需求,征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70余项;围绕乡村振兴和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实施县域科技成果引进示范项目123项、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项目191项。

二是强化普惠性政策的支持力度。我区全面落实企业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完善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新增研发费用奖补等普惠性政策,持续扩大科技金融支持范围,引导各类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也能够持续创新。2021年对企业科技创新给予后补助经费支持6.27亿元,同比增长26.7%;惠及企业1079家,同比增长57.5%。2022年以来,通过科技金融政策撬动金融资本17.3亿元支持科技企业432家(次),同比分别增长8%、13%。“宁科贷”资金池规模累计达48亿元;科技担保基金担保金额达5亿元;科技金融补助216家(次)科技型企业,平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4%;自治区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已经完成组建方案制定,创新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了宁夏科技创新券管理服务平台运行,实行申请、审核、兑付全流程网上办理。截止目前,自治区科技创新券兑付突破2500万元,服务各类创新主体约850家,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服务1200余次。通过上述措施,我区企业的创新成本不断降低,企业已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体和研发投入的主体,在全区R&D经费投入中企业经费比重提高到了78%左右,超过全国76%的平均水平。

三是推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我厅近年来积极贯彻印发的《关于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先后遴选认定了29家自治区科技中介示范机构,并通过绩效评价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了自身建设、提升了服务能力。制定了《自治区技术经理人职称评审办法》,打通了科技服务专业人才发展上升的通道;依托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培育107名初级技术经纪人,有效提升了其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完善和落实引人用人留人机制。

一是持续开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参与制定《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的意见》,全方位多角度地明确了我区引人用人留人的机制、途径和支持措施。制定《关于改革完善自治区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为企业科研人才的科研经费使用充分松绑;在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分别开展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为更多的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打通了路径;深化科研管理改革,制定了科技项目的“揭榜挂帅”和“赛马制”立项机制,为企业灵活引才引智破解关键瓶颈技术问题提供了新的通道;健全完善科技激励评价机制,启动了《自治区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办法》和《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进一步树立以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评价导向,强化对科研人才的激励,为企业科研人才的成长和价值体现树立了标杆;制定了《自治区创新联合体工作指引》,鼓励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为高效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径。

二是不断加强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我厅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布局人才团队建设,特别是不断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截止2021年底,全区已经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34个(其中设立在企业的达到了45%以上),遴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0名,全区研发人才队伍发展到2.1万人,宁夏吴忠仪表有限公司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区培养的第二位院士。我区还将“政府引才”与“企业引智”相结合,以实施合作项目共建创新基地为载体,先后与北京、上海、江苏等东部10省市,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9所国家大院大所、高校签署科技合作协议,目前已带动全国近20个省市参与东西部科技合作,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62个,吸引了7100多名包括130多位院士在内的区外创新人才参与我区科技创新活动,合作实施了1100项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引进转化了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有效弥补了我区科技创新“缺人才”的短板,树立了欠发达地区柔性引才的典型。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2年8月15日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