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现就李锋提案者提出的关于以有机农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一、强化科技攻关,引领示范有机生产技术发展
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顶层设计+需求凝练”,重点围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等领域,瞄准突破口,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集聚区内外力量,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一)组织实施各类科研攻关项目。近几年来,围绕我区发展有机农业科技需求,先后组织实施“有机枸杞生境优化与微生态调控植保新模式研究”“有机枸杞植保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杏树等剪枝资源化循环利用生产花菇暨有机肥技术集成与示范”“基于牛粪处理的光碳有机肥生产技术应用示范”等一批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重点项目。项目旨在创建“光碳生物有机肥-绿色有机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绿色有机肉(食品)-牲畜(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光碳生物有机肥”绿色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建成利用杏树等果树剪枝工厂化生产花菇生产线一条,年生产生物有机肥1500吨以上;集成为生境优化与微生态调控技术规范,构建植保新模式,减少全年化学农药防治10-13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6000ml(g)/亩。
(二)关键技术攻关初见成效。通过研究攻关,成果转化落地,推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并取得重大突破,部分项目成果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宁夏高品质枸杞植保关键技术研究示范”获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项目优选生物药剂13种,形成优化增效组合方案6套、复配新制剂1个;573项农残检测达到了欧盟有机认证或出口标准。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牵头完成的“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项目摸清了宁夏中宁、惠农两枸杞产地土壤有机质、主要养分指标达到绿色食品产地土壤1~2级水平,土壤重金属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研究提出了枸杞全程水肥标准化管理技术,可减少化肥投入15%~25%,解决了枸杞滴灌产区水肥管理粗放的问题;引进并创制了枸杞水肥一体化自动监测灌溉控制系统,水肥用量减少43.5%,应用效果明显,实现了枸杞水肥精量控制的目的。
二、完善创新载体,打造县域绿色生产创新样板
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以下简称示范展示区)作为自治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带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开展县域农村创新创业、科技特派员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载体建设,引领基层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自2018年以来,自治区科技厅围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已批复建设了包括水稻、奶业、渔业、滩羊、旱作农业、枸杞、酿酒葡萄、食用菌产业等21个示范展示区。其中主要包括自治区有机枸杞(玺赞)科技示范展示区、自治区有机旱作农业(海原县)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等。同时,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建宁夏新型生物有机肥(惠农)技术创新中心、宁夏有机水稻(青铜峡)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三、强化对外合作,构建开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借助东西部合作,先后实施农业合作项目200多项、结对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4个,组建了枸杞研究院、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创新载体,为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近期召开的东西部科技合作推进会上拟与华中农业大学签约“动物科学(牛羊产业)学科共建与绿色养殖技术研发”,针对滩羊规模化舍饲养殖技术水平及产品品质不高、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低等问题,开展滩羊规模化舍饲养殖与品质提升、养殖业节本增效高质量绿色健康发展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支持企业联合国家大院大所开发枸杞、牛羊肉、亚麻籽、乳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研究所等单位承担葡萄酒、渔业精准养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四、加强顶层设计,积极谋划部署农业绿色科技创新
“十四五”期间,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统筹规划有机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结合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开展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突破小麦、水稻、玉米连作障碍、作物表型数字化解析、大型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成灾性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瓜菜绿色优质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研发轻简化栽培、高效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农业减肥减药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研发新型肥料与化肥替代技术及产品,重点突破根际调控、化肥替代、缓/控释肥料、高校生物菌肥等绿色施肥关键技术。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