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现就朴凤兰代表提出的关于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系统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案,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自治区科技厅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设置专题着重突出科技支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内容,制定出台《科技厅党组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先行区生态保护的实施意见》《宁夏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行动方案》,明确生态保护、环境治理、预警监测等科技创新工作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聚集资源实施八个专项行动,逐步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体系。
一、着力推进生态环保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牵引,针对生态屏障功能弱化、水沙关系不协调、水源涵养功能退化,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引发的生态系统破坏问题,开展人工干预、保护、修复、重建、治理、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构建高效的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支撑宁夏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建设。聚焦重点产业以及影响环境的主要特点,支持典农河流域水质改善与提升、重污染天气治理、秸秆生物质炭、奶牛粪污生物强化处理等一系列科学研究;针对工业单位能耗高、土地集约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展低碳减排生产、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构建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支撑宁夏能源转型示范区建设。
二、不断强化生态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转移转化重大科技成果,率先在国内应用“生物矿化”固沙技术,“六位一体”防护体系防沙治沙作用显著。全面突破煤电化固废资源化关键技术,建立了生态治理基地5个,技术体系1套,共资源化利用煤基固废10万多吨,走出一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围绕“绿水青山增碳汇,环境改善促发展”的目标,实现了阅海退化湿地植被快速繁殖与恢复,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1000亩的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项目示范区,植被覆盖度提升到25%-30%,局部达70%。构建特色沙生植物资源优良种质筛选与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筛选获得沙米、沙冬青优良种质资源8份,建立特色沙生植物资源圃30亩,为优良种质资源挖掘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农村黑臭水体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开展研发,并应用于河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为改善乡村水生态环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三、持续深化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在宁夏典型区域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领域,加强与中科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大院大所和重点院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了我区科技人才培养、科研能力提升。推进“双碳”战略研究,充分发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高端智库作用,实施“宁夏碳达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宁夏新能源与氢能发展战略研究”“宁夏能源结构优化与调整”等重大战略咨询研究项目,为我区科学推动低碳转型升级提供可行的战略参考。争取亚洲开发银行知识合作技术援助项目——“科技支撑宁夏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对策研究”,聘请国际国内低碳领域专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的战略咨询。
四、积极培育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和科普环境。在煤炭高效利用、生态恢复、防沙治沙、沙漠信息监测、旱区资源、水资源调控、低碳减排、绿色建筑、废水处理等领域加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截至目前,组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29家。在智慧能源、新能源材料、节能降碳、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相关领域,培育认定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0余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各类科技型企业54家。组建了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9个,引进区外科技创新团队8个,培育领军人才6个,建立了一支生态保护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7个自治区生态环境类科普基地、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每年利用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动周等平台大力宣传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新理念、新知识、新成果、新成效。
下一步,科技厅将牢牢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这张蓝图为本,以“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建设目标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作用。一是扎实推动《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先行区生态保护的实施意见》和《宁夏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在依托“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等高校院所、企业的科技力量同时,加强与发改、工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交通、住建、林草、气象等部门单位的沟通联动,建立“大合唱”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双百科技支撑行动”,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能源转型示范区”目标,结合实施“四大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发展,遵循“三绿”为主的能源转型发展方向,着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数字赋能,大力鼓励支持创新主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组织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绿色增效等方面的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企业在生态环境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揭榜挂帅”“前引导+后支持”方式,开展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生态保护保障能力提升行动,建设“新能源研究院”,实施“宁夏煤化工CO2高效安全捕集封存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等重点项目。完善碳排放评价监测技术,支持建设科学完善和数量合理的温室气体业务监测站网建设,加强数据处理技术的研发,逐步建成天地一体化、业务化和长期高精度的温室气体科学监测网络,不断增强科技赋能碳减排动力。三是围绕“四水四定”,聚焦宁夏引黄灌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改变,开展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水生态的协调性研究;在南部水源涵养区重点开展水土保持、水源蓄积技术攻关,重点打造六盘山野外观测站。围绕“三山”生态屏障防护体系构建,开展生态自然保护地功能提升、矿山恢复、植被恢复与人工林选育等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形成“三山”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和治理模式,充分彰显科技支撑生态保护先行区建设的核心作用。四是围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推进煤尘、烟尘、汽尘、扬尘“四尘同治”,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农业退水、城乡污水“五水共治”和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便、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六废联治”为重点,聚焦重点产业以及影响环境的主要特点,开展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源头控制、精准监测、过程阻断、末端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体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2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