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关于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34号建议答复的函

索引号 640000004/2024-00297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12-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责任部门 自治区科技厅

葛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提升葡萄酒酿酒微生物种质资源自主可控并产业化应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葡萄酒产业科技创新始终是我区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自治区科技厅联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等区内外科技力量,围绕葡萄酒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推进科技创新取得阶段性成绩,有力支撑了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改革科技服务机制,推进创新生态新提升

一是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要求,学习借鉴外省区经验,结合自治区创新发展要求,修订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强化了基础研究、区域创新合作、监督管理等内容,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法治保障。二是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坚持使命、物质、精神、价值激励等相结合,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各展其能、各尽其才,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科技评价改革。联合自治区党委人才办、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科研活动,采取分类评价方法,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构建以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四是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赋权改革,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

(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强化人才队伍新力量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杰出科技人才培养管理实施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办法》等,围绕葡萄酒等特色产业人才需求,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二是强化对外科技合作。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通过“揭榜挂帅”,引进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中国农业大学段长青教授团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房玉林教授团队等区外优势力量,联合宁夏本土科技人员共同开展研究攻关,提升本土人才培养力度。三是部门协同联动创新。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围绕葡萄酒产业全链条创新需求,强化产业科技支撑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依托中心建设成立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组建首席科学家团队,徐伟荣、徐美隆、马雯等本土青年科研人员聘任葡萄酒产业领域首席专家,为产业发展夯实专业技术人才基础。

(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持续推进酿酒葡萄育种项目。组织宁夏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区内外技术力量,开展免埋土酿酒葡萄品种选育,强化葡萄抗逆种质资源收集、挖掘和利用研究,加快选育适于宁夏立地条件的耐寒旱酿酒葡萄新品种。项目组通过收集种质资源并获得了重要优系、品系的抗病性材料,完成贺兰山东麓各代表性小产区4个优选品种的区域配套栽培技术,完成40年葡萄灾害大风、冰雹等风险区划,完成山葡萄F2群体的抗寒旱性评价,鉴定极端抗寒旱及不抗寒旱单株,为贺兰山东麓葡萄生态高效种植奠定基础。二是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依托科技项目实施,研制了具备低容量施药和智能控制功能的酿酒葡萄靶向植保专用机械,优势显著。开展了基于根域限制的节水节肥省力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筛选出节水、规避盐碱危害的栽培模式。开发了葡萄病虫害预警系统,创建了葡萄健康遥感诊断方法,研发了冷浸渍、微氧等特色酿酒工艺,筛选出产地优良酵母和乳酸菌,构建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安全生产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体系。三是系统推进酿酒微生物研究攻关。围绕葡萄酒微生物领域支持立项“贺兰山东麓产区本土直投式葡萄酒发酵剂的开发及应用”“贺兰山东麓本土酿酒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及其关键功能基因定向筛选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依托项目实施,建立了贺兰山东麓本土酿酒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优选了代表性优异菌株并产业化应用示范,有效夯实了葡萄酒领域本土酿酒微生物研究基础。

(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培育,集聚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是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引导支持葡萄酒产业企业沿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平台建设,落实鼓励企业创新优惠政策,提高企业产品开发速度和技术含量。目前,已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1家。二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建设酿酒葡萄种质资源检测创新平台,依托条件建设计划项目购置基因鉴定、病毒检测等检验检测设备,为酿酒葡萄品种鉴定、病毒检测及产品研发等提供服务。支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葡萄苗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加快发展,提升种植、酿造技术水平,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创新服务。目前,已建成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14家。三是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新建自治区葡萄酒产业(青铜峡)农业科技园区,围绕高标准葡萄酒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开展渗灌节水、盐碱地改良与根际营养吸收调控等技术研发,推进酿酒葡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集成示范,致力打造生态建园、优质生产、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五)强化部门创新联动优势,汇聚创新发展新力量

一是打造协同创新中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按照创建“一个中心”、打造“三个高地”、建设“六个分中心”的思路建设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统筹建设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研发中心、酿造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国际葡萄酒品牌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智慧园区运营中心等“六个分中心”,打造葡萄酒产业科技研发、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三个高地”。二是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中心围绕风土与栽培、品种改良、种苗、葡萄酒微生物、产业机械装备、植保、生态、酿造与工艺研发、新产品与衍生品开发等9个方向,面向全国招募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等15位首席专家和12个创新团队,聚焦相应方向进行基础应用研究,前沿技术、关键技术攻关。三是培养领军人才。依托创新中心招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宋育阳和宁夏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葛谦为酿酒微生物领域首席专家,通过实施“贺兰山东麓本土化发酵菌剂中试转化车间项目”“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本土酵母产业化推广项目”等产业集群和自治区成果转化项目,开展产区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相关微生物的发掘、鉴定、利用等相关研究和技术集成示范、转化工作,为培养贺兰山东麓本土酿酒微生物领域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强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力争在优良菌种发掘利用、葡萄品种与酒种精准匹配、水肥精准调控、发酵阶段精准氧管理、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护林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创建酿酒葡萄优质高效栽培与葡萄酒定向酿造技术体系,提高产区种植效益,保障风格质量,提高减灾抗灾能力,支撑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增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支持酒庄企业联合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集聚创新资源,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集中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先进技术和成果落地转化,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梳理产业亟需共性技术需求,联合葡萄酒管委会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精准高效转化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综合示范葡萄园土壤改良、枝条皮渣资源化高效利用等技术,加快高效种植、节水节肥、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等先进适用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吸引区内外专家、团队来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统筹推进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建设。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高水平专家团队,通过科技项目和科技服务,培养一批本土科技人员,壮大基层科技服务力量。

(五)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与酒庄企业构建常态化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组织区内外葡萄酒产业专家围绕酒庄企业需求,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五新”成果等专项合作和“葡萄酒产业专家服务活动”“百名国家葡萄产业体系专家宁夏行”等活动,为产区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酿造、产品品质提升等生产重点环节把脉问诊,推动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4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