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486号
提案答复的函
索引号 | 640000004/2023-00131 |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23-08-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责任部门 |
尊敬的吴夏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青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科技成果转化从法律层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自治区科技厅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需求牵引、精准对接”的思路,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实施区市县三级联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加大前端科技研发投入,积极营造人才培养环境,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一、积极谋划部署,强化顶层设计
“十四五”期间,我厅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堵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工程,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一是优化政策激发活力。我厅研究制定“双百科技支撑行动”方案,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加速科技成果产出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应用,支撑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二是需求导向竞争择优。制定《自治区县域科技成果引进示范推广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抓手,推动打造县域发展新引擎、培育增长新动能,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县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支撑引领作用。出台《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聚焦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民生改善等领域重大技术需求,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等方面,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有力支撑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完善机制保障权益。我厅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10个厅局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方案》,扶持科研人员转化科研成果,激发科研积极性,营造创新环境,鼓励科研人员提升研发水平,转化农业农村领域科研成果。
二、开展科技攻关,强化前端供给
借助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优势,通过项目“双首席专家”、课题“双主持”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联合国家和东部省区大院大所,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获得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枸杞产业,组织多位院士开展枸杞功效物质重大基础研究,开发了美容、改善脑功能、治疗糖尿病等一批保健药用产品,开发有效延缓眼底黄斑变性的枸杞子功能产品组方,实现枸杞病虫害防控测报体系主产区全覆盖。在葡萄酒产业,创建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和葡萄酒酿造工艺体系及技术标准体系,引进和集成创新葡萄酒发酵、陈酿设备、工艺和技术,形成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现代工艺技术体系。在牛奶产业,开发了智慧牧场综合信息管控平台和全混合日粮精准饲喂、牛舍环境调控等系统,构建了粪污发酵+沼液还田利用技术体系,开发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改善睡眠、缓解压力等功能性乳制品。在肉牛滩羊产业,创建了肉牛人工草地控制性放牧与舍饲结合型草畜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国内首次开发了人畜共患重大疫病基因芯片快速诊断和病原检测技术;研发了滩羊标准化育肥、分割、保鲜关键技术。在冷凉蔬菜产业,研制出可折叠太阳能柔性预冷果蔬保鲜装置、自发气调保鲜袋、绿色生物保鲜剂,解决了瓜菜产地采后处理和冷链技术问题。在智慧农业领域,研发出土壤养分速测、植保机器人、回收率90%以上地表残膜回收机、枸杞田间数据采集自动巡检、智慧水利管控等智能装备及系统平台,突破无人机变量施肥技术、肉牛三维体尺检测等技术。
三、注重人才为本,强化科技支撑
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强化创新团队培养。针对我区农业领域创新人才奇缺的突出问题,我厅在《“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做出专题部署,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引培留用,围绕重点产业,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组建工作。在自治区杰出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培养工作中向农业农村领域适度倾斜,2022年新组建的1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中,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团队5个,占比42%。在认定的12名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中,农业农村领域4人,占比33%。截至目前,全职引进1个、柔性引进14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给予经费支持1000万元。二是加强年轻科研人员培育。提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各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资助比例。2022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4项,45岁以下负责人516人,占56.46%,其中农业农村领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7项,45岁以下负责人100人,占77.52%;2023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立项1056项,45岁以下负责人700个,占66.3%,其中农业农村领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6项,45岁以下负责人109人,占86.51%。梳理近年来登记的科技成果,超过50%的成果是青年科学家完成的。三是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支持来自自治区各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以及各级农技推广等涉农事业单位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目前,全区共选派1720名自然人科技特派员,其中31-40岁青年占比17%,本科学历占比46%,通过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管理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效果显著。
四、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项目安排,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一是实施百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组织实施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2年共立项支持102个项目。二是实施县域成果引进示推广范项目。2022年紧盯乡村振兴和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效节水、环境保护、新型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组织实施了119项县域科技成果引进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引领作用。三是实施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项目。2023年第一批项目紧扣自治区“六特”产业及地方特色产业,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开发、科技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249个,其中自治区“六特”产业占比40.6%。同时,支持科技特派团在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项目43个,集成示范推广一批适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有效带动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四是落实科研人员职务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推进落实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试点执行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股权奖励政策。宁夏大学2022年以来共签订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产学研合作项目168项,累计经费达6810.6万元,同比2021年增长了近3800万元;完成技术转让交易50项,累计签约交易金额1842.7万元,同比2021年翻了四番。宁夏农科院赋权转化新品种、新技术76项,合同总金额790.35万元是历年最高金额的1.5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入推进科技强区行动,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加强应用示范和场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把引进转化科技成果作为重中之重,对重点产业持续开展科技攻关,拓宽先进适用科技成果供给渠道。二是加强科技成果汇交发布,大力引进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介机构,促进技术供需有效对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三是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建立“先赋权、后转化”新模式,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和氛围。四是全力抓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科技支撑作用,围绕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领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益迈进。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3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