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关于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013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索引号 /2023-00658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8-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责任部门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现就尹东辉代表提出的关于发展宁夏中药材产业的建议,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一、中药材产业科技支撑工作主要成效

宁夏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中药材基地。中药材产业是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十三五”期间,自治区科技厅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培育地方经济增长点、生态环境建设、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与服务,先后启动实施了大宗中药材野生抚育、中药材标准生态种植、特色药材深加工、道地药材规范化技术集成示范等科技项目,有力支撑了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发了以抗旱育苗、双覆膜保苗等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带中药材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引进筛选了红花新品种和黄芪、黄芩生态种植技术,构建了六盘山区道地中药材生产技术体系,研制了根茎类中药材全程机械化种

植技术,创建了黄芪种植“宁夏模式”,成为全国主推技术。研发了银柴胡、柴胡原生态种植技术,创建了银柴胡全程质量溯源平台。研究并建立了黄芪等10种特色药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量质传递指纹图谱等质量控制标准,开发了精制饮片11种、功能性食品5种,延伸了六盘山地产药材产业链。二是培育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集中发展。支持建成天然药物、中药饮片炮制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引导中药材产业大县成立产业协会,组建了道地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等区级创新团队3个。三是加强科技示范,带动区域化发展。依托八大生态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年均开展培训20期,培训3000余人次,示范品种配套技术20余项。中药材企业增长到277家,较“十二五”末增长21%。建设千亩以上科技示范基地17个,万亩以上林下仿野生现代园区4个,五万亩以上产业大县7个,同心县银柴胡成为我国唯一道地产区,盐池县甘草种子交易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海原小茴香产量占全国产量一半,平罗县菟丝子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黄芩双覆膜种植最高收入达1780元/亩,收益增加8-16倍,带动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四是深化科技合作,助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区内药企与14家区外医药企业、16个中药材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构建产学研联合机制。与国内外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区外10多家药企建立了产、学、研联盟。

二、下一步工作

根据提案意见,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借助东西部科技合作,加强部门创新联动,强化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加快建立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绿色生态产业,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一是加快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圃。积极开展濒危、特有种质收集、保存、筛选和扩繁,加强濒危珍稀中药材资源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驯化技术研究,搜集保存枸杞、甘草、黄芪、银柴胡、小茴香、板蓝根、秦艽、柴胡、党参、红花、芍药、大黄等种质资源,高标准建立2—3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圃,为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二是加强中药材良种繁育研究与示范。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优势产区、种植企业,结合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建立中药材育种、引种技术研究与市场服务平台。针对枸杞、甘草、黄芪、银柴胡、小茴香、板蓝根、秦艽、柴胡、党参、红花等重点中药材,开展优良品种繁育研究,制定良种繁育技术、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及栽培技术规范,加强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监管,推进良种产业化。三是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依据生态适宜性原则,建设区域综合性或单品种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强特色或重点中药材品种种子种苗繁育生产,提升种子种苗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确保中药材种源纯正、品质优良。四是加强中药材品牌创建。培育具有宁夏道地特色的中药材品牌,加强“宁夏枸杞”“盐池甘草”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的监督管理,支持中药材产业规模较大的县(区),申报大宗药材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驰名商标认定。力争培育优质药材企业品牌,建立一批优质品牌化生产基地,打造“枸杞之乡”“甘草之乡”“黄芪之乡”“银柴胡之乡”“小茴香之乡”,提升宁夏优势特色药材品牌影响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