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15号提案答复
索引号 | 640000004/2022-01089 |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21-10-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责任部门 |
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
现就贵社提出的关于全力打造新时期科技特派员制度升级版的提案,提出如下主办意见: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科技厅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构建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的总体部署,在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
一、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总体情况
2020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此后,科技厅根据多年来我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配套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特派员选派考核管理办法》和《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各项管理工作。同时,加大改革力度,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项目经费由1000万元增加至3000万元,参与项目实施的农民收入比上年度该地区农民平均收入增加18%。强化公益类科技服务,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创新金融支持方式,设置贷款贴息类项目,扩展科特派企业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融资渠道。截止目前,全区科技特派员总数3649名(家),其中: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877名,法人科技特派员发展到1772家。
(一)助力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科技厅将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以政府购买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为引导,加快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配套的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推动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灵武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小黑麦+玉米青贮”一年两熟复种模式、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流转优先返聘模式、联合31家单位组建成立草畜产业发展联合体,为农户开展全方位社会化科技服务。原州区科技特派员通过组建养鸡合作社,为社员们提供“六统一服务”,推广弃物无害化处理利用技术,带动当地及周边养鸡场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泾源县科技特派员推广“大手拉小手”服务模式,通过27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带动135个科技示范户服务1350个养殖户,实现了中蜂产业科技服务全覆盖。盐池县科技特派员牵头成立滩羊产业创新联合体,对7个滩羊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和标准化控制,创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养殖户”的产业运营模式,依托电商平台,使滩羊、小杂粮等产品进驻“顺丰一站”小程序和微店,不断加大对周边群众的“传帮带”力度。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融合发展特色鲜明。我区科技特派员紧扣自治区农业重点产业及地方特色产业,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示范和指导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金凤区8家法人科技特派员联合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扶贫产业园,集育苗、种植、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形成‘一二三产业+服务+农旅’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原州区科技特派员引进张杂谷13号和固糜21号开展“渗水地膜穴播”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示范区产量提升30%以上,亩效益增加200元以上。海原县科技特派员加快完善种薯扩繁、标准化种植、贮藏分选营销等“六大体系”,积极推广“四位一体”膜上覆土标准化技术。盐池县科技特派员建立黄花菜资源圃1个,引进水肥一体化、缓施肥等10余项新技术。隆德县科技特派员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引进金莲花、金银花等新品种,示范推广中药材机械采挖、清洗、烘干、切片包装等新技术10多项,发挥科技特派员示范带动作用,挖掘全产业链创新创业。海原县通过科技特派员大力推广“基础母牛+银行”模式,持续完善“6+1”产业体系,扩大海原高端肉牛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建立政策引导机制不断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效果显著。科技厅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科技创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科技创业带动科技服务和农民增收,形成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实现“双赢”目标。财政厅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法人特派员可在创业地享受与当地劳动者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落实税费减免和场地安排等政策,同时将科技特派员群体中符合人才资金支持范畴的通过培训提升等扶持项目予以支持。金融监管局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推出“金融+产业”的金融机构与法人特派员融资对接模式,找准企业融资难点,立足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促进科技特派员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各县(区)也积极探索新模式,泾源县在支持引导与农民建立利益驱动长效机制上探索出了有偿技术服务型、无偿技术服务型、资金入股型、反租倒包型、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型、科技中介服务型六种模式。青铜峡市科技特派员深入村、组、农户开展调查,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和方案,精准对接农户技术服务需求,帮助农民实现增收,深受农户欢迎,得到农户认可。
(四)优化队伍着力打造高素质科技特派员队伍成绩突出。各县(区)均建有完善的科技特派员选派与考核管理机制,坚持定期选派和动态管理,每年年底对科技特派员服务任务完成情况、承担相关项目执行情况及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成效等进行考核,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各县(区)每年调整人数在10%左右。平罗县不但吸纳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以及农技推广等涉农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科特派队伍中来,还选出50名大学生加盟,保持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及科技服务活力。西吉县自然人科技特派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81.6%。泾源县自然人科技特派员中年龄45岁以下占比达54%,比全区平均数高14.9%,还吸收4名来自福建省的挂职干部主动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将先进技术和成果带到农业生产一线,拓展了队伍的来源。各县(区)分门别类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开展政策水平、创新能力、创业技能和成果转化等全方位培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综合素质。利通区科技特派员协会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多场次观摩考察和学习培训活动,全面提升科技特派员队伍整体素质。红寺堡区紧扣黄花菜、肉牛、经果林等县域特色产业开展培训5场次,培训500人次。隆德县召开全县科技特派员、种养殖大户培训会5场,培训500人次。泾源县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全县现有科技特派员154名(家),涉及草畜、中蜂、苗木、中药材等产业,组建利益共同体13个,实现了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全覆盖。
二、打造科技特派员制度升级版下步重点工作
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双向选择或定向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建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覆盖所有乡镇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高素质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我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贯彻自治区《关于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配套,继续坚持属地管理和谁选派谁负责的原则,保障科技特派员兼职、离岗开展服务期间的人事关系、编制、职称评审、薪资发放等合法权益。注重正向激励,突出政策激励和市场激励相结合,保护好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期间取得的股权、红利、成果转让等合法收益。落实好科技特派员享受的“双创”财政税收、产业扶持、招商引资等各项优惠政策。
(二)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在选人上要注重选派质量,而非数量。严把科技特派员“质量关”,切实把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到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加强科技需求调研,使科技特派员的专业方向与服务地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技术需求高度匹配。注重从高校、科研院所中将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科技人才选入科技特派员队伍,提高高层次科技特派员比例。鼓励在全国范围内选派科技特派员,推动科技人才跨区域服务,实现科技服务精准对接。
(三)加强队伍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现有科技特派员的考核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对创业型科技特派员的考核侧重创业实绩与带动效果,对服务型科技特派员实施派出单位、选派单位、服务单位三方共同考核,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利用宁夏科技特派员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科技特派员注册、登记、服务、管理、考核、成果展示、交流、监测评估和数据汇总等信息化管理。
(四)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强化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项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自治区各部门的资源,鼓励各市、县(区)建立科技特派员扶持资金,通过项目前引导、贷款风险补偿、贴息补助、后补助等方式,支持科技特派员创办企业、购买技术成果、研发新产品、开展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将法人科技特派员纳入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特派员融资机制,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培育壮大法人科技特派员。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需求导向,掌握科技特派员需求,整合培训资源,邀请区内外一流专家分领域、分专业、分层次开展理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创业培训,增强科技特派员转化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能力。深入挖掘和总结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典型、科技特派员管理服务工作典型,通过报纸、电视、门户网站、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科技特派员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力打造科技特派员制度“升级版”,推动我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