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553号提案答复的函

索引号 640000004/2022-00932
文号
生成日期 2018-09-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责任部门

刘常青、王正义、马国庆、赵功强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并联合自治区经信委、人社厅以及银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共同办理后,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高度重视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各地各部门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狠抓“创新30条”政策落实,全区谋创新、求发展的氛围正在全面形成,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市县还存在上热下冷、层层递减,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重要的现象;领导干部不愿不懂不会抓科技创新工作等问题较为突出,仍然用惯性思维、粗放式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没有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科技与经济存在着“两张皮”。市县发改、科技等部门


间普遍各唱各的调、各干各的事,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市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县区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弱化严重,有16个县区将科技管理职能进行合并,科技创新服务管理力量普遍不足,科技创新政策宣传、解读、培训和落实落地不够细致和精准。针对这些问题,自治区科技厅着眼于区市联动抓落实,年初将R&D投入强度、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新增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型企业等10项核心指标任务分解到各市及宁东管委会,督促市县抓好任务落实。主动与自治区考核办对接,将市县财政R&D投入增长率、R&D投入强度涨幅等列入考核指标并提高分值。同时,与自治区发改委共同编印了《“创新驱动30条”政策指南》3000册,我们又编印了《最新科技创新政策汇编》《科技创新相关政策解读》,制作了《“创新驱动30条”之科技红利》微动画,并通过报纸、网站等媒体广泛进行解读宣传。同时,组织在市县、园区等举办了多场培训班,进行政策宣传解读,基本实现了科技创新政策对各类创新主体的“全覆盖”。联合自治区政府督查室、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对市县创新驱动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了多次专项督查。

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还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市县部门落实创新驱动政策、完成重点任务情况的检查指导力度,对市县财政R&D投入、科技型企业培育、推进“放管服”改革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督查,切实督促市县提高创新发展意识。同时,多渠道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呼吁,加强市县科技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市县科技创新管理职能。

二、关于“依靠科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引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年初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宁夏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要在县(市、区)和宁夏农垦系统布局建设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在园区的转化应用,带动县域农业科技发展;通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计划、智慧农业引领工程等,加快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的生产、管理和经营体系进行智慧化改造升级,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按照《方案》部署,自治区科技厅已组织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修编了园区建设规划,推进核心区创新园建设。设立1亿元的农业园区专项,全面推进自治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安排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90个。邀请科技部农村中心相关领导及2名全国知名专家,召开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培训会;启动了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申报工作;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相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正在对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改。自治区经信委制定了《关于加快“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力促“互联网+产业”发展,引导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在自治区政策的引导下,市县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永宁县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蔬菜超高产等技术体系,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贺兰县引进露地大樱桃、膨化饲料及全熟化硬颗粒饲料等生产技术、人才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

下一步,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布局建设一批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创建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构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三级农业科技园区体系。

三、关于“培育壮大县域创新型企业”的建议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今年以来,为了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启动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制定印发了《宁夏高企培育库建设实施方案》、《宁夏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完善《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建立完善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全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百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和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联合财政部门落实了科技型企业奖补资金。目前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23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34家,全区科技型企业梯级培育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完善修订了企业后补助政策。今年修订了《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财政后补助管理办法》,将后补助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结合,变补项目为补企业,进一步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增强了政策的普惠性,真正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三是实施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行动,强化对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联合财政厅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产权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支持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组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四是推进全区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作,对全区大中型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情况进行了摸底,引导大中型企业积极组建各类研发机构(我区269家大中型企业,建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103家;16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建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77家)。自治区经信委安排2600万元对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予以奖补,新培育认定171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设完善创新体系;联合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的通知》,制定了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下一步,将大力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着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强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推动建立完善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及时兑现补助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快制定完善各类科技型企业的引培奖补政策措施;加大对新修订的《自治区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暂行办法》宣讲落实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四、关于“支持县(区)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建议

今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出台多项措施,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到县域开展创业服务。一是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宁党办〔2018〕1号),提出“18条人才新政”,提出一系列人才优待服务措施,实施了千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对全日制博士、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毕业的硕士到地方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按月分别给予5000-2000元不等的工作补助。实施优秀博士研究生预引进计划,鼓励企事业单位与“双一流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签订预引进协议,自治区人才专项资金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标准连续资助2-3年,以真金白银的举措吸引人才到我区创业就业或工作服务。目前,自治区人社厅已先后两批次为33家企业集中兑现引进人才补助补贴资金751. 35万元,有效激发企业引进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人社厅联合七部门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宁人社规字〔2018〕1号),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采取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业等方式创新创业,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实行“凡晋必下”制度,区属事业单位和地级市所属事业单位申报中小教、卫生、农业、林业、水利、土地系列(专业)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取得中级职称后,要有在县级及以下对口专业岗位累计服务12个月以上的工作经历,并将“凡晋必下”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之一,促进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措施。自治区正在推进制订自治区支持鼓励大学生在宁创新创业办法,从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灵活就业补贴、房租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税费减免优惠、降低创业门槛、放开落户限制、提供人事代理服务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和培养大学生基础人才来宁创业就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创业就业、成长成才。

除此之外,自治区人社厅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和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定向培训项目。围绕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创新型、科技型非公企业经济管理人才以及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提高企业及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自治区科技厅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目前全区共有在册科技特派员3360名,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经过16年的发展已成为提升县域创新能力、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特别是近年来,科技特派员一直走在农村创新创业前沿,在创业服务过程中注重提升能力,探索有效的创业模式,引领千余家科技特派员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深入产业链各环节创新创业,成为“双创”主力军。为推动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围绕自治区枸杞、设施果菜、马铃薯、硒砂瓜、淡水养殖、中药材种植等13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自治区先后认定了31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暨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千余家科技特派员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深入产业链各环节开展创新创业。

今年以来,自治区科技厅大力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围绕自治区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强自治区创新团队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育,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26个、柔性引进团队18个。通过“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吸引了以兰州化物所刘伟明院士、中国农大吴常信院士、沈阳农大李天来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姚穆院士为代表的50多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和500多名高层次专家来宁开展创新工作,为我区持续创新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夯实了基础。如汉尧石墨烯储能公司引进留美博士燕绍九、行业专家周大桥。如意集团引进宇恒星博士,柔性引进东华大学陈革、汪军教授;灵武羊绒园区引进史加强教授。石嘴山市借助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共建科技园区,引进创新团队21个,博士85人。“宁夏沿黄城市带地基基础变形控制及防灾减灾技术”项目带动培养博士硕士22名。宁夏大学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组建了人兽共患传染病防控技术创新中心。吴忠市引进沈阳农大李天来院士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引进了北京农科院的技术团队,开创了园区技术集成创新的大好局面。

下一步,自治区及市县相关部门将充分利用好各项人才政策,面向重点产业、面向基层需求,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为县域经济发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五、关于“加强县(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的建议

今年以来,自治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创新载体建设,自治区科技厅充分利用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通过政策、资金以及项目引导,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宁夏企业、大学正在与东部和国家高水平的创新平台联合,建立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吸引东部科技强省和国家大院大所的科技要素正加速向宁夏流动集聚。如与中科院联合建立“中国枸杞研究院”、“中国葡萄酒产业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与浙江工业大学建立“宁夏碳基材料产业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上海交通大学(银川)新材料研究院”;与国家高水平医疗平台联合建立的10个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宁夏分中心挂牌运行;在北京电子科技研究院建立“银川(北京)飞地科研成果育成平台”、在上海交通大学建立“银川(上海交通大学)飞地科研成果育成平台”、在苏州工业园建立“银川(苏州)飞地科研成果育成平台”三个域外孵化器这些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全新的开放共享创新平台。此外,两年来,还与东部地区引进或联合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化研发平台20多个。

自治区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大力实施“双创”促进计划,结合各部门职责,大力培育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双创示范基地”以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县域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交易、投融资、人才培训、信息技术、市场拓展、法律咨询等服务,目前基本实现了各县区“双创”平台“全覆盖”,为县域创新创业提供了基础平台。

六、关于“实施科技精准扶贫行动”的建议

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持续推进自治区科技扶贫指导员专项和国家“三区”人才及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科技扶贫整村脱贫模式创建与示范”,共投入资金3464万元,选派500余名科技人员,深入中南部山区10个县(区)的100个重点贫困村和国家“三区”县(区)开展了科技扶贫工作。2018年,选派170名科技扶贫指导员和245名国家“三区”人才,聚焦170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一对一”定点精准扶贫,实现深度贫困村科技人才高密度、全覆盖。同时,围绕深度贫困村科技需求,与科技部联合启动实施了马铃薯、中药材、草蓄、冷凉蔬菜、养殖5个东西部合作科技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在科技部支持下,组织动员国家和东部发达省区科技资源助力我区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带动一批成熟适宜科技成果在我区深度贫困地区的转化和应用,打造科技支撑贫困地区发展样板。自治区经信委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鼓励各县区本地电商企业为全区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提供库存、销售、资金、产品追溯等信息技术服务,帮助销售土特产。

下一步,自治区相关部门将继续通过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精准扶贫措施,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壮大,推动贫困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真正实现脱贫富民。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18年8月2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科技厅发展计划处    0951-2070023

抄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与选举任免工作委员会(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