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自治区科技厅印发《关于推动宁夏盐碱地
综合利用的科技支撑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24  访问量:


各市、县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决策部署,以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具体要求,自治区科技厅结合宁夏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关于推动宁夏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科技支撑方案》,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418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推动宁夏盐碱地综合利用的

科技支撑方案

宁夏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至关重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决策部署以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具体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时代使命,以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为重点,以育种治地突破口,树立大食物观,坚持改种、治水、改土协同推进,统筹推进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育一批适宜盐碱地应用的优良品种,研发一批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与模式,创建一批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示范样板,构建宁夏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宁夏模式,做出宁夏贡献。

(二)基本原则

——科技引领,试点先行。发挥科技创新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抓好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新品种培育、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和特色农业开发模式,打造一批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建立不同类型盐碱地综合利用典型示范样板引领带动盐碱地高效利用。

——强化基础,突破关键。瞄准盐碱地开发利用科技支撑短板弱项,强化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总体设计和系统部署,注重种质创新生物育种、水盐动态调控、土壤养分协同提升等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强化盐碱地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符合农业科研规律、改种治水改土一体化、多元创新主体高效协同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创新模式,综合利用坚持大食物观粮经饲统筹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牵头联合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和示范,创新盐碱地枸杞、水稻、玉米、苜蓿、瓜菜、水产品和食用菌等区域化现代特色农业开发模式,示范带动盐碱地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创新、高质高效种养技术和现代设施装备推广应用,引领支撑不同类型盐碱地综合利用

——东西合作,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东西部科技合作优势,学习借鉴盐碱地治理先进省区技术和经验,加强与国家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协同联动,共同推进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共建、人才培、数据共享,联合相关省区研发黄河流域河套灌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深度融入国家盐碱地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治区盐碱地综合开发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目标

2025年,初步构建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体系。创建适生耐盐碱作物表型快速多维鉴定体系创制一批突破性耐盐碱作物新种质;在引黄灌区和扬黄灌区初步形成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模式2-3套,建立盐碱地综合利用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1创立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示范样板。优化布局和培育建设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创新平台2-3科技创新团队1科技型企业3以上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区土壤全盐和碱化度下降10-15%,水分利用效率提升10%,产能提升10%,耕地质量持续改善。

2035年,构建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体系。创建常规与模块化分子设计育种相结合的盐碱地特色作物高效精准育种体系,培育耐盐碱枸杞、苜蓿、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突破性新品15-20个;突破适种、治水、改土关键核心技术20-30套,创建水盐诊断、精准调控与大数据平台1套;创建引黄灌区盐碱化耕地、扬黄灌区次生盐碱地、灌区耕地、盐碱地耕地后备资源四种类型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建立盐碱地综合利用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4-5个,创建不同类型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示范样板。建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自治区外科学观测研究等科技创新平台5-6个,优化培育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2个、科技型企业5个以上。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区土壤全盐和碱化度下降30%,水分利用效率提升20%,耕地质量提高2个等级,产能提升30%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聚焦改种研究宁夏特色植物耐盐碱生理及分子机理,揭示不同植物耐盐碱机制,解析产量、品质形成与盐碱环境的关系;挖掘宁夏特色植物耐盐碱优异关键基因,克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建立高通量耐盐碱表型系统和基因组数据库聚焦治水研究四水四定条件下土壤盐分累积与水盐运移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揭示不同节灌条件下灌溉淋洗与排盐、土壤剖面盐分动态及离子迁移特征,提出区域和农田灌排协同节水控盐保墒的技术途径。聚焦改土研究不同类型盐碱地盐碱化发生演化规律及消减机制,探索土壤养分协同提升机制;挖掘自治区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揭示微生物提升作物耐盐碱能力和调控土壤微生态机理。

(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聚焦改种加强全基因组选择、多组学、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转基因、基因芯片和人工智能等现代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突破多维精准鉴定、高效遗传转化快速基因编辑等关键技术创建表型+基因型智能育种技术体系培育耐盐碱高产突破性的优质瓜菜、饲草作物和枸杞、红枣、苹果等经济林新品种,支撑自治区不同类型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聚焦治水重点研发多水源高效利用、周年调控与灌排协同土水盐动态调控、土壤抑盐与水肥靶向调控等农田节水控盐高效灌溉关键技术,研水联网管理与智能灌溉等装备,建水肥盐高效精准调控技术体系;重点研发灌区天空地立体监测、水盐动态快速诊断、盐碱化动态识别与预警等关键技术,突破水肥盐作一体化高频诊断技术,构建多源数据盐碱过程与风险评估模型。聚焦改土重点研发盐碱地脱盐降碱靶向改良根系限域阻盐、覆盖蓄墒抑盐、土壤碳库扩容与耕地质量提升等关键技术,突破土壤水盐定向调控与肥力快速提升技术;研耐盐碱微生物定向筛选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突破微生物菌系活化匹配、定向转化调控及菌剂级联倍增技术研发盐碱地高效改良剂、调理剂和生物培肥产品,创建不同类型盐碱地绿色高效改良技术体系和模式。

)创新盐碱地综合利用模式

坚持大食物观,集成现代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等,充分挖掘盐碱地光热等资源禀赋,探索宁夏盐碱地多元化开发利用路径,创建区域化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1.创建引黄灌区盐碱化耕地改造提升与综合利用模式。重点围绕银北盐碱地产能提升,集成创新耐盐碱新品种、多水源联合利用、灌排协同控盐、以钙治碱、盐障消减、深松培肥农产品高值加工与分级利用等技术,盐碱地优质粮食、优质枸杞、瓜菜等高质高效生产与高值加工技术体系,形成耐盐碱粮食作物品种+节水控盐+梯级种植优质草抗盐碱栽培+土壤改良+高效舍饲养殖”“耐盐碱枸杞品种+土壤改良+限域优质栽培”“耐盐碱瓜菜品种+土壤改良+高垄栽培等盐碱地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生产与草畜一体化开发模式。

2.创建扬黄灌区次生盐碱地高效节水与综合利用模式。重点围绕扬黄灌区节水盐增效,集成创新抗旱耐盐品种引选、节灌根域控盐、精准施肥、微生物促生、土壤碳库增容、覆膜保墒抑盐农产品高值加工与分级利用等技术,盐碱地优质枸杞、、酿酒葡萄、玉米、黄花菜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与高值加工技术体系,形成扬黄灌区次生盐碱地高效生态综合利用模式。

3.创建灌区耕地盐碱化防治与综合利用模式。重点围绕易盐碱化区域控盐保育,适配水稻、小麦、玉米、枸杞、瓜菜等新品种集成精确灌溉、变量施肥、绿色植保、土壤健康保育、新型设施高质高效栽培、低成本基质栽培、持续丰产高质栽培农产品高值加工与分级利用等技术,建优势特色作物高质高效生产与加工技术体系,形成优质粮食绿色高效艺机一体化栽培模式”“现代设施农业开发模式”“特色经济林优质高效轻简化生态栽培模式等高标准农田绿色健康综合利用模式。

4.创建盐碱地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与多元化利用模式。重点围绕盐碱地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适配耐盐碱优质枸杞、饲草、水产品食用菌、藻类等特色作物与水产适生新品种,集成创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灌排协同、微咸水利用、快速培肥、高垄种植、农产品高值加工与分级利用等技术,创建草田轮作、渔菜共生、稻渔共生农光互补、草光互补盐碱地耕地后备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模式

培植战略科技力量

紧扣盐碱地多元化利用科技创新需求,推进项目人才平台基地一体化建设,发挥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北方民族大学等科技创新主体的学科、人才技术优势,重点围绕生物育种、水盐调控土壤改良、逆境栽培、数字农业等领域,优化调整培育一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学科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加快培育自治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战略科技力量。在自治区北部白僵土类盐碱地、引扬黄灌区次生盐碱地、中南部后备耕地盐碱地等区域布局建立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发挥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从事盐碱地特色农业开发,组建一批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各类创新载体,积极培养盐碱地综合利用本土化技术人才,提高地方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加大农业领域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盐碱地综合利用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科企联合机制和模式,引导农业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鼓励创新型示范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联合体。聚焦地方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需求,布局建设一批盐碱地综合利用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集成转化盐碱地综合利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示范带动盐碱地特色农业开发,促进盐碱地多元化利用。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发挥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资源集聚作用,围绕引黄灌区盐碱地、扬黄灌区次生盐碱地重度盐碱地和灌区高标准农田盐碱化防治,突出抓好耐盐碱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灌排协同与节水控盐咸水利用与精准灌溉耕层淡化与沃土培育、功能肥料与新型生物菌剂、深松耕与秸秆还田、限域控盐栽培等技术成果转化打造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创建不同类型盐碱地综合利用模式和高标准农田土壤健康保育模式,示范带动优秀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推广。强化区市县创新联动,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需求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成果推介、精准对接和示范转化,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技特派员投身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创业带动更多技术成果、人才、服务等向县域集聚

)深化东西部和国际合作

抢抓建设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机遇依托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银川试验站,加强联合攻关、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学术交流、人才引育协同创建黄河流域河套灌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总体设计、组织实施、协同创新、转化应用等一体化推进路径,努力打造我国西部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高地,形成宁夏模式。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交流与技术合作发挥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宁夏大学阿拉伯国家研究院等平台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把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支撑方案作为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政策的重要任务,担当起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使命。自治区科技管理部门牵头对方案落实进行指导督导,建立部门和区市县创新联动机制,协同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政策、资源整合、部门协同、目标统筹,共同推进方案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二)优化资金配置

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需求,增强财政资金投入精准性、合理性,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推进项目、人才、平台、基地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

(三)营造创新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类宣传手段,广泛宣传自治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科技创新政策,鼓励引导盐碱地综合利用优秀科技成果提名申报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加强对盐碱地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典型模式、典型经验的总结,对重大突破、先进成果等及时进行宣传报道,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宁ICP备05000663号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066号  网站识别码:6400000035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西桥北巷95号  电话:0951-5032404,0951-5020669  传真:0951-5032599  邮编:750001
技术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电话:0951-5021033
夏季:上午 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 8:30-12:00 下午14:00-18:00